夏季的花海、冬季的候鳥
流淌的年楚河、孜布熱河
養育著數百種動植物
18.27平方千米的
日喀則江薩國家濕地公園
成為了候鳥的越冬樂園
每年冬春時節,成群結隊的候鳥就會飛來日喀則越冬。碧波萬頃,水鳥翩翩。近日,記者在日喀則江薩國家濕地公園看到,成群候鳥在田野上、濕地上時而覓食嬉戲、時而展翅翱翔,與天空、水面交相輝映,給冬日的日喀則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這些候鳥大概有千余只,主要有海鷗、中華秋沙鴨、野黃鴨、斑頭雁等。廣袤的農田和水資源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據附近村民介紹,這些鳥每年都會來這里越冬。
據了解,2021年12月2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批復日喀則江薩國家濕地為國家級濕地保護公園。公園內濕地分為河流濕地和沼澤濕地兩大類,及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澤、森林沼澤3個濕地型。結合規劃區內的資源分布及資源特色,將公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分別是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管理服務區。
“濕地好不好,鳥兒來評判?!兵B是濕地公園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監測指標。
自江薩國家濕地公園成立以來,濕地管理規范進一步加強,保護成效明顯提高。通過印發宣傳手冊、懸掛宣傳標語、走村入戶等宣傳形式,不斷加強濕地生態保護的宣傳工作,附近群眾的濕地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加強。在保護過程中,還建立了巡護日志、人員管理等制度,做到了管護成效與管護費用掛勾、權責利相統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日喀則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腳踏實地、踔厲奮發,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果豐碩、成績亮眼。
如今的日喀則,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氣質”與“顏值”不斷提升,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綠色成為日喀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